80周年校庆特辑 | 张可一:直面挑战,顺势前行


发布时间:2017-09-29


《80周年校庆专访》本期人物:张可一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人大商学院2014CHO班宣传委员

  从负责市场营销转战综合管理、人力、法务工作,同时还兼任分公司负责人,张可一直面挑战,怀着“空杯心态”,从零做起。面对大事小情,张可一既可以站在高处思虑全局,又能脚踏实地完善细节。在张可一眼中,“跨界”不是痛苦的泥淖,而是开启未知人生的新篇章。当追求“更好”成为一种信念,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跳出舒适区,追逐新的未知

  销售部门的十年工作历程让张可一觉得陷入了事业发展的平台期,从普通员工成长为部门经理带来的成就感渐渐被时间消耗殆尽。为打破事业上升的天花板,他抓住集团内部招聘的契机,开启了人生又一圈新赛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工作需要,张可一对集团其他单位有着一定的了解,在企业管理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他脱颖而出,竞聘成功。可是,拨去表层的偶然,不难发现,张可一的点滴积累功不可没,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严格自律对自己的打磨历练,没有跳出舒适区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机遇怎么能被张可一牢牢地抓在手中?

  激流勇进,直面挑战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张可一需要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法律事务部和分公司四部分。从销售部门管理到整个公司的高层综合管理,新的工作岗位对张可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销售工作注重单个突破,综合管理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和细节的严密。统筹各方利益、将决策立足于整个公司,需要更高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面对新的行业,新的角色,张可一努力适应新工作的环境,同时他也在心里思谋,如何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工作节奏,了解各个板块的工作,以便推动更好的发展。恰好,国资委有一个新的培训项目“人大商学院CHO高级管理课程”,专门在国资委下属企业中选派一批优秀有潜力的中高管人员参加,他决定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结缘人大,在学习中开拓视野

  从专业领域转入综合管理角色,张可一坦言自己必须加快补充自己的短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学习,还有向同学们学习,因为班里很多同学都是在各行各业的精英,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更加直接有说服力,这也是来到人大学习的重要原因。

  提起CHO课程的老师,他仍如数家珍,“还记得教授课程的彭剑锋教授、吴春波教授、杨杜教授、刘松博教授、高岚老师等每一位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想起来在人大的班级我就能聆听‘华为六君子’中四个人的课程简直是太幸运了,但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他们是谁”。谈到这里他点点头,笑了起来:“知识有时候在当时可能没有领悟,但在多年后的某一个瞬间,会突然串联起来,这就是大师的力量”。谈及他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张可一认为,老师们教给他的,是更高的视角、更广的思路和更优的方法,立足点是作为领导者应该从哪些视角看待问题。“不需要沉浸于具体的操作,试着跳出人力资源管理去看,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解决。”上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对他日后的管理决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大商学院的CHO班级,除了良师,他亦收获了一群情谊深厚的同学。这个班级同学的工作背景多有相似,所以更加了解彼此的思虑、成就和不易。“班级内部也是互帮互助,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只要在班级群里提出,总有人会热心解答。”

  转换思路,争创求新

  天道酬勤,张可一转换思路,积极面对工作上的变化,渐渐地,他在新事务中游刃有余,成绩斐然。而他在管理之道上推进优化,日益精进。面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张可一也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出和推行创造性的解决方式。例如为遏制技术研发人才流失,他创造性地变革员工激励制度。之前,公司技术研发人员需要等到新产品投入市场形成利润后才能获得研发奖励,但是研发成功至产品投入市场还需较长时间,这样会促成较高的离职率。上任以后,张可一采用项目工资的形式奖励研发,允许个人申请立项,项目完成通过产品验收即可获得奖励。面对着严格固定的薪酬制度,这一举措可谓是既能够做到“不越雷池”,也能够为员工争取到更好的激励方式,争创求新蔚然成风。这一举措带来的是企业离职率近三年的连续下降,最终方案还推广到整个集团,为集团的人才储备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张可一积极推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认为,行业和市场瞬息万变,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所处的行业中,北开电气作为国资委管辖的企业,在技术、品牌和产品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而民营企业在资金和渠道方面占优,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两方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屹立不倒、再创辉煌。而他作为其中的一员,自己有责任让企业走得更好,让员工有更大的发展,言语中透露出他对于家国情怀的执念和认真。

  

 

  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华诞之际,祝福母校延续辉煌篇章,再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