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周年校庆特辑 | 郝玲:坚持成就不凡之路


发布时间:2017-10-27


《80周年校庆专访》本期人物:郝玲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医疗设计院、

环球空间工程设计中心有限公司技术副院长

人大商学院2015MBA研修班 班长

  她是旁人眼中受人尊敬的总工,也是建筑节能领域专家中的一员,很多特级医院和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中的暖通设计都出自她手。公司中,她因不断探求、追根溯源被同事们称为“好奇CEO”。只有她自己清楚,这一路走来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和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从未停止向着更高更远处前行。

  

 

  业内领航,风生水起

  郝玲校友现在的工作团队原属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医疗设计院,历经十余年发展,去年公司完成收购,正式成立了环球空间工程设计中心有限公司。新公司中,郝玲身兼数职,不仅负责全院的技术质量控制,同时兼管公司的综合管理和法务等工作。

  不同于市场上一般设计研究院,新公司业务侧重特种工程领域,比如: 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生物实验室设计、防空防护等。这些工程的特殊性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多年项目积累经验,而这正是大多数民用设计院所达不到的。

  而今年完成的中日友好医院质子治疗楼设计,更是医疗建筑设计领域内的标杆之作。作为北京第一家质子治疗中心,整个工程设计极为复杂,从地下治疗中心的辐射防护到住院病房空气流向都需精确精准。医院的设计则相对质子中心设计有他的不同难度,如近期完成的6万平米的首都机场急救中心和30万平米的凤凰新城工人医院等综合医院设计,则需要统筹思考,在完成功能需要的同时,还要为甲方考虑经济投资的节约。

  除了医院类项目,郝玲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还有不少令业内外人士称道的成就。如目前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总投资14亿,受益人数近百万的重庆江北城区域供冷供热项目。其中2号能源站及整个区域的管网设计就是她作为工种负责人协助中国院徐稳龙总工一同完成的;该系统夏季供冷方案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形式;冬季供热方案采用“江水源热泵”的形式。由于其显著的节能效能,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然而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是她二十年来永不止步和坚守本心的求索精神。

  苦中作乐,孜孜不倦

  1998年郝玲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当时一起毕业的100多位同学时至今日一直在做设计的目前只剩下3位。彼时正赶上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大浪潮阶段,大多数设计院不招人,最终郝玲成为了翠微大厦的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负责大厦整体的自动控制和空调的冷暖舒适性调节。在这个岗位上的几年,郝玲沉静下来,自己学习了大厦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系统。由于条件所限,她只能对着纸质图纸摸索。经过不懈的实践和学习,她摸清了相关的系统,经验上也通透了不少。为方便工作,她重新绘制了一套翠微大厦的建筑平面和空调平面及系统的电子版图纸。

  在翠微大厦的工作四年后,她将自己绘制的电子版图纸赠送给物业公司作为告别礼物,“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也是锻炼自己。其实在翠微大厦的四年中,我还练就了两个绝活,一个是听设备运行辨故障原因,一个是人体的温湿度感应,误差不超过±1”,郝玲笑着说。

  2002年,郝玲进入秦禾设计所开始正式学习暖通设计,此时的她每天非常勤奋、孜孜不倦地实践钻研,也是这段时间内她完成了由助理工程师到一个能够独挑大梁的工程师的转变。

  后来在中国院进行重庆江北水城项目设计工作期间,郝玲为这一庞大的工程全力以赴,持续两个月都是早上五六点便要开始工作,一天要工作近16个小时。但在强大的工作负荷下,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境。 “十二年后,我坐在中国院节能与新能源中心的办公室中,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击哩咣当的画图时,对面的博士蜜问我:‘玲,为什么我画图时感到的是痛苦,而你却如此快乐?’我说,‘做研究和画图一样苦,有个快乐的心境,工作就是一个需要完全用心负责的游戏。’那一年,我跟徐稳龙总工完成了重庆江北城一期二号站的动力站设计,及整个CBD区域的外线设计,头发也从满头乌发而变得花白。”她回忆道。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博大精妙之处,想要做到一个好的工程师,你必须对细节和整体都有很好的把控。从她的叙述中,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工程师的本心与责任。在郝玲看来,无论多么无聊的工作,都能在其中找到有意思的内容,技术这东西看似枯燥,但若是保持一颗探求真理的好奇心,就能从中体会到探索未知的童趣。

  学无止境,求根溯源

  “这么多年来的专业积累和项目磨练,我在技术方面可以稳妥地完成各种难度系数的设计项目。但近些年在兼顾设计院的技术管理工作后,心中有时候会疑惑,不清楚所制定的管理措施是不是正确,会造成哪些连带影响。技术人员都有追根溯源的工作习惯,所以我在做出每项管理措施时都想了解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类似案例可以借鉴。但我现有的知识体系不能为我提供相关的信息,而人大商学院的MBA相关课程恰好可以为我答疑解惑”,当谈到当时为什么选择到人大商学院学习的时候,郝玲这样说。

  在人大的学习过程中,郝玲觉得每堂课对她的冲击都很大,“上课都不敢打瞌睡”。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够精力充沛更加高效地学习,了解催眠的她在上课前一天晚上为同学录制好催眠引导及音乐,中午放给同学们听,为自己和大家营造了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在这样的学习下,郝玲收获颇丰。有了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知识的支撑,她在听课时各方面知识体系可以在脑子里形成串联,这更加有助于学习。她的《新常态下设计院营销策略》被选为商学院优秀论文,并被建筑经济行业的核心期刊《建筑经济》收录。而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也带给她的收获不止这些:一方面满足了她对管理的知识需求,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视野开阔了许多,学校的很多活动,讲座也使她受益匪浅。管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使她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有了更高的视角,更稳妥的思路。

  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她在人大做班级联络员时并没有太大压力。作为班长的她希望班里的每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资源对接。在人大校园充实的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她又重新找回了学生时代的真诚快乐;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她虽然有所付出,但却认为收获更多。

  亦学亦乐,丰盈本心

  郝玲的生活很充实,高压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将她生活的步伐打乱。对于工作之外的事情,她表示“有需要就去做”,做的时候可能就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闲暇时,郝玲喜欢喝茶来沉静放松身心,音乐、舞蹈、体育、绘画她都有所涉猎,尤其是音乐,烦闷时会听一听巴赫,画图时也会播放长笛版古诺的《圣母颂》来作为背景音乐。她还梦想着退休后能好好学习一种乐器,比如古筝,一曲《高山流水》便可如醉如痴。“我觉得我的抗压能力强除了我的心态原因外,培养了这些兴趣爱好也起了很大作用。”郝玲爽朗的笑着说。

  

 

  而在“郝总”、“郝院长”、“郝老师”、“郝工”等众多身份中,郝玲最喜欢作为“工程师”的自己。 “郝工”是这几个称呼当中最亲切最踏实的,工程师才是本职,而“郝总”、“郝院长”、 “郝老师”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副业。“做个快乐的工程师”,二十多年来郝玲不断求新求变,在很多领域都有所成就,但坚守本心却是她始终不变的原则。